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001創智慧讀後心得

理解人腦運作,打造智慧機器

這本書出版日期是20065月,距今已4年多了。
當初是對翻譯者-洪蘭教授好奇,所以上網google一下,發現驚人資料: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和中央大學,目前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已翻譯三十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並著有《講理就好》等六本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近一千所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

讀到這一段時不禁想起洪蘭教授在一年前「洪蘭vs.雞腿」,這件新聞當然一如往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陣口水戰後就沒新聞了。
不管其他人如何評斷洪蘭教授,我對她推廣閱讀的精神跟行為卻是非常崇拜。

我非常喜歡洪教授譯序的標題: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這裡面有一段文章提供給大家參考:

看完書最後的結論是年輕人要努力賺錢,像霍金斯一樣,用自己的錢做研究,沒有大老闆盯著,就快樂似神仙了。其實做到這一步也就做到了智慧的人生。

本書的作者是電腦業響叮噹的人物霍金斯(發明設計了PalmPilotTreo智慧型手機),我個人第一次接觸的PALMIBMC31998),現在用的是Treo 680(如圖),所以對霍金斯特別有一種感覺。所以很興奮的從博客來購買,當拿到書時迫不期待的翻閱,卻碰到閱讀的瓶頸-大量的專有名詞讓我無法消化,故暫時丟在角落,隔了三個月後再度拾起翻閱,卻有如神助一下子就看到對自己非常有幫助的部份。

智慧究竟是什麼?二十多年來人工智慧和神經網路等想要模擬人類智慧的嘗試失敗,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先了解什麼是智慧。霍金斯提出一個強有力的理論,解釋人類大腦是怎樣運作以及為什麼他認為電腦沒有智慧,深入探討如何建構出真正的智慧機器。
人腦不像電腦將每一個接受到的輸入訊號以一個輸出訊號來對應,大腦是個記憶系統,儲存了無數的經驗來反映出外在世界的真實結構,記住事件的序列以及它們的關係,並根據這些記憶作出預測。這個記憶預測系統就是智慧的根本,也是知覺、創造力甚至意識的根本。

這一部份讓我有所頓悟,從小到現在的閱讀過程,最快樂的一部分就是「豁然開朗」,以前一直無法適當的詮釋這四個字,直到讀到這一段時,才能夠較為清楚的解釋「豁然開朗」的形成過程。所以在今年要執行一個計畫:推廣閱讀。現在已經有6個學生(2011年一年內讀完300本書)。我相信這就是一個量變後會產生質變的證據。

這本書只有八個章節:
第一章   人工智慧
第二章   神經網路模式
第三章   人類的大腦
第四章   記憶
第五章   智慧的新架構
第六章   皮質如何運作
第七章   意識和創造力
第八章   智慧的未來

前面兩個章節是以一個電腦工程的身份解析過去20年人工智慧和神經網路模式為何會碰到瓶頸無法超越:只有在瞭解大腦如何運作後,才有可能建造出智慧機器,當霍金斯瞭解這個癥結之後便在00二年八月,創立了一個新的研究中心紅木神經科學院(Redwood Neuroscience Institute, RNI),全部用來研究腦科學理論,在紅木神經科學院就只研究新皮質。
第三章~第六章詳細說明六層皮質層在人類的記憶-預測架構,這種智慧模式佔有關鍵的地位。
第七章這一部份讓我從另一個角度-類比的方式,更加瞭解創造力如何增加。這一部份再次驗證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第八章提到了四個特質將來是可以超越我們的能力的:速度、容量、複製性和感覺系統。這一部份讓我更深入的思考我的大腦運作應該朝那個不可取代的面相努力?這是這一年的重要功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